
減輕痛楚、提升生活質素:痛症的挑戰和解決方案
現代社會,許多人都面臨各種疼痛問題,可能是由不良姿勢、肌肉不平衡或運動創傷引起。常見的痛症包括頸源性頭痛、肩頸痛、腰背痛、肌肉或筋腱疼痛、髖關節痛等。這些疼痛不僅限制了我們的活動能力,還對生活質素產生了負面影響。

[世界乳癌日]停經後肥胖增加乳癌風險?營養師教你在飲食上預防乳癌?
乳癌的發病率於香港有上升的趨勢。根據香港乳癌基金會顯示,在1993至2020年間,本港女性確診乳癌的個案增加3倍,由1993年的1,152宗增至2020年4,956宗,也就是平均每天有13名女士確診。目前有研究指出,停經後肥胖與患上乳癌有着莫大關係,WeWell營養師為大家拆解當中成因,以及教你從飲食着手預防乳癌。

中秋節水果點揀好?WeWell營養師教你選擇中秋水果
一年一度的中秋節即將來臨,除了月餅,應節時令水果也不可缺少。當中包括:沙田柚、柿、水晶梨和蘋果等。 由於月餅屬於「3高」食品;高糖、高脂、高熱量,只宜淺嘗,飯後吃容易過飽,選擇一些時令水果應節不失為健康選擇!既應節又健康。中秋水果含有各種維他命、礦物質和抗氧化營養素,有益身體健康。

WeWell 營養師教你如何預防青光眼
每年的3月6號為世界青光眼日,鼓勵社會大眾預防及治療青光眼,促進人們對青光眼的認知。青光眼是造成失明的第二主因,香港大約有十萬人患上青光眼。到底甚麼是青光眼?飲食中如何著手去預防?WeWell營養師為大家介紹如何從飲食中預防青光眼。

肥胖增加癌症風險三大成因
肥胖並非只是一般的身材臃腫,它更是一種慢性疾病,損害健康。肥胖會增加患上其他慢性疾病的風險,包括:高血壓、冠心病、高血脂、中風、糖尿病以及某些類型的癌症。目前已有研究指,肥胖和13種癌症有密切關係!

2.4世界抗癌日 WeWell 營養師教你如何預防大腸癌
每年的2月4號為世界抗癌日,鼓勵社會大眾預防及治療癌症,促進人們對癌症的認知。腸道健康和生活習慣有着緊密的接觸,我們並不能忽視大腸癌。WeWell營養師為大家介紹如何從飲食中預防大腸癌。

「營」春接福:提防新年盆菜致肥陷阱
傳統的盆菜可以説是新年必備美食,很多家庭會選擇一家人過節共享團年飯及、開年飯。面對各式各樣的賀年食品,高血壓、高血脂、高血糖的 「三高」人士既想開懷大吃,又擔心身體健康問題。其實只要選擇恰當和注意食量,三高人士也能吃得開心又健康。

【健康新知】世界骨質疏鬆日丨Wewell 營養師教你如何預防骨質流失
每年10月20日是「世界骨質疏鬆日」,促進國際社會對骨質疏鬆防治的重視,同時提升大眾對骨質疏鬆症的認知。WeWell 為響應世界骨質疏鬆日,教你如何有效地預防骨質流失。

【健康新知】WeWell 營養師教您從飲食開始如何照顧心臟健康
心臟病是香港第三大致命疾病。數據顯示,2020年因心臟病而死亡的人,佔總死亡人數約13%。現代人生活壓力大,經常外出用膳,進食高脂肪、高鈉和高糖,加上缺乏運動,影響心血管健康。WeWell 營養師教您如何避開食物陷阱,減低患上心血管疾病風險。

【健康新知】不同類型月餅的營養含量 中秋節如何吃得較健康同時又能應節?
中秋節快到了,不少人會預購月餅來應節,但是月餅高糖、高脂和高卡路里,吃得愈多對身體不太好。WeWell營養師為大家介紹不同類型月餅的營養含量,以及教大家如何在中秋節,吃月餅吃得較健康又能應節!

【健康新知】預防勝於治療: 「三高」之外,記得check内臟脂肪、特別是脂肪肝!
香港人生活節奏快,每天圍繞事業、家庭等大大小小的問題和壓力打轉。飲食不節制又缺乏運動的生活模式,會引致身體出現各種毛病。高血壓、膽固醇過高、便秘、内臟脂肪過多,種種慢性和隱性病的風險亦隨之提高。定期接受身體檢查可更清楚自己身體情況,有助及早發現潛在健康問題,然後適當預防及治療。

【健康新知】提升免疫力有法 維他命C 六大功效!
攝取足夠的維他命C能夠有助提升免疫功能和抵抗力。維他命C有六大不同功效去增強自身免疫力,維持皮膚及血管健康。有吸煙習慣、壓力緊張及有外食習慣的人士更加需要補充維他命C的份量。

【健康新知】防疫4大礦物質與營養素:提升個人免疫力,打造健康好體魄 (下)
上篇提及,多攝取4大礦物質能夠有助提升免疫力,防止病毒感染。然而,除了礦物質,透過攝取4大維生素「ACDE」,亦可提升個人免疫能力,避免病毒入侵。想知道四大維生素如何有助增強免疫及攝取方法?

【健康新知】防疫4大礦物質與營養素:提升個人免疫力,打造健康好體魄 (上)
第五波新冠疫情持續惡化,每日新增確診個案以萬計急升,使醫療系統不勝負荷。為防疫把關除了減少社交接觸及個人衛生護理之外,首要須增強自身免疫力。方法可簡單從天然食物攝取4大礦物質及營養素。想知道礦物質及營養素有哪四種?

【健康新知】賀年食品為健康元兇? 教您如何選擇糕點
農曆新年期間,不少人都會吃賀年年糕及全盒小食歡度佳節。然而,傳統食品大多都屬於高熱量、高脂和高糖分,如何精明選擇才能避免體重及健康不受影響?